栏目导航
渔网和“刺猬”现身俄乌战场 王亚男:旧渔网有了新用途
来源:欧宝登录app入口 发布时间:2025-11-19 22:27:47俄乌冲突中,交战双方的反无人机手段层出不穷。例如,使用旧渔网构建无人机阻拦设施,利用铁丝防护网将坦克武装成“巨型刺猬”,以及批量生产拦截型无人机等。
那么,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规模化应用,催生了哪些反无人机手段的革新?军事观察员王亚男对此进行了解读。

主持人:据外国媒体报道,来自法国、瑞典和丹麦的渔民正将旧渔网运往乌克兰,用于抵御无人机,这样的做法被比作“蜘蛛用网捕捉苍蝇”。旧渔网抵御无人机的效果如何?
王亚男:这是一种原始却有效且成本低廉的防御手段。乌克兰计划将大量旧渔网铺设在交通要道等重点目标周围,构建防护屏障。首先,渔网网格细密,来袭的无人机难以穿越,其螺旋桨极易被渔网缠绕。其次,渔网材质坚韧,即便自杀式无人机在渔网外围爆炸,也难以彻底摧毁整张渔网。

主持人:俄罗斯军方近日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经过特殊改造的坦克画面,该坦克如同刺猬一般,浑身“长满”尖刺。这种“刺猬坦克”如何抵御无人机?
王亚男:为使无人机无法靠近,目前对坦克进行简易改造主要有两种方式:一种是用铁丝把坦克打造成一个布满尖刺的“刺猬”,另一种是在坦克外围焊上钢筋“笼子”。有媒体称,俄罗斯这款“刺猬坦克”所使用的尖刺是集束铁丝,能够引爆来袭无人机并破坏其螺旋桨。从新闻图片中推断,尖刺长度约为一米。这一设计一方面使无人机难以接近坦克,另一方面,即便无人机在一米之外被引爆,其对坦克装甲的穿透效果也会下降70%至80%。加装铁丝或钢筋等防御装置的坦克,其自身重量会增加,作战机动性会受到一定影响。但是,从近年来的作战模式及作战效果来看,坦克以牺牲部分机动性为代价,换取生存能力的大幅度的提高,这是值得的。

主持人:除了使用旧渔网和打造“刺猬坦克”这类被动防御方式之外,主动应对来袭无人机的方式能分为硬摧毁与软杀伤两类。硬摧毁与软杀伤各自的优势、不足及未来发展的新趋势是怎样的?
王亚男:硬摧毁就是“硬碰硬”。例如,使用小型导弹等武器击毁远距离无人机,或利用小口径高炮、速射炮等应对近距离无人机。俄罗斯的“道尔-M”防空导弹在应对大型无人机方面效果较好,但导弹成本远高于无人机,难以成为对抗无人机的常规消耗品。因此,在硬摧毁方面,与先进雷达结合使用的小口径自动防空武器、低成本单兵拦截系统和廉价防空导弹等装备,拥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途。软杀伤则不以物理摧毁为目的,而是旨在使无人机失去作战效能。例如,通过释放干扰信号,将敌方无人机的通信信号淹没在噪声信号中,使其无法与卫星或后方基地取得联系。不过,这类噪声干扰也可能对己方装备造成干扰。因此,在软杀伤方面,逐步提升电磁干扰的精准性,加强信号的敌我识别及管控能力,将成为未来反无人机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。
俄乌冲突中,交战双方的反无人机手段层出不穷。例如,使用旧渔网构建无人机阻拦设施,利用铁丝防护网将坦克武装成“巨型刺猬”,以及批量生产拦截型无人机等。那么,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规模化应用,催生了哪些反无人机手段的革新?军事观察员王亚男对此进行了解读。

